2009年,一个密码学网站上发表了一篇论文,阐述了一种点对点支付的运行机制。这篇论文的题目叫《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署名是中本聪。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颗石子的力度可真不小,比特币用10年的时间从几分钱一枚,暴涨上百万倍,在2017年底甚至曾达到12万人民币一枚的巅峰价格,2018年6月4日,比特币网络报价在49000元上下波动。短时间内如此巨量的波动,裹挟着无数人的金钱一去不返,也造就了无数暴富的故事。中本聪开启的到底是一股怎样的力量,是潘多拉的盒子,还是阿拉丁灯神?根据Coindesk发布的《全球区块链现状报告》,截至2017年底,全球加密数字货币市值突破6000亿美元。
比特币也好,空气币也好,上千种加密货币乘着风口层出不穷。但和加密数字货币市场轰轰烈烈的现状相比,区块链企业和项目发展得并不顺利。巴菲特曾在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东大会上表示,当购买比特币等加密货币的时候,“你并没有拥有可以产出任何东西的资产”。尽管如此,许多市场研究机构都预计,未来几年区块链市场规模将到达数百亿的规模。
2016年白皮书-区块链发展路线一览:行业痛点和解决思路
2016年,中国工信部发布了第一份《区块链白皮书》,白皮书中将区块链技术概括为“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创新应用模式”,是一项“颠覆式创新”。彼时,除却比特币等加密货币在金融领域的尝试,区块链仍然缺乏大规模成熟应用,落地方向有待探索。
对此,2016年的区块链白皮书,对这一技术典型的应用场景进行了梳理。从应用行业来看,金融、供应链、文化娱乐、智能制造、社会公益和教育就业是代表性应用场景。
金融领域的痛点在于跨境金融机构清结算成本高;不同资产凭证在不同中介托管,有伪造风险;证券交易流程长;机构间身份识别流程重复等。区块链提供的解决思路,是不可篡改、可追溯特性,以及点对点的价值转移可提升金融交易流程效率,降低成本。
智能制造领域的痛点在于厂家信息高度中心化,多储存在各自独立的系统中,系统架构、格式等互不相同,影响企业间信息互联互通的的效率。区块链的解决思路是采集各孤立系统中的信息,借助大数据等进行分析和评估,对后期制造提供预期分析,从而降低制造成本,提高价值链的透明和灵活性。
供应链管理、社会公益等领域的痛点在于参与的众多主体之间缺乏信息透明度,当主体间出现纠纷,举证和追责都耗时耗力。区块链提供的解决思路是,交易各方公开透明,数据不可篡改加上时间戳的存在,能够轻松实现举证和追责。具体的代表性应用场景是物流和溯源防伪,以及复杂流程公益行为的智能合约化。
文化娱乐、教育就业领域的痛点在于侵权现象频发,举证困难、维权成本高,保护力度弱。区块链的解决思路是对文化和学术作品进行确权,对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实现可追溯;另外可整合各个环节,实现数字内容价值转移,加速流通。增强参与各方的互信和流程效率,具体的代表性应用场景是音乐市场、文化众筹以及学信管理。
从2016年的工信部区块链白皮书中,读出的是从业者解析区块链技术优势,将其与现实痛点一一对接的努力。但在当时的区块链业界环境来看,概念验证(Proof of Concept)的性质大过发展路线指引的性质。
币圈一天,世上一年。2016到2018年,两年时间里,比特币价格从2000多元人民币,一路狂飙到50000人民币左右,涨幅高达2500%。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A股指数,两年前的今天,3000点,两年后,还在3000点。区块链应用发展,虽然也出现了较大进展,但小编想说一句,币价请你飞得慢一点,等一等你的项目们。
2018年工信部发布的区块链白皮书中,对区块链产业发展状况概括为“生态初步形成,方兴未艾”,不仅发展速度高企、数量快速增加,各个行业的区块链产业链条也“逐渐明晰”起来,再加上互联网巨头纷纷入局,进一步推动了区块链的成熟化。相对于2016年尚显模糊的路线图,2018年的白皮书在文字上更加乐观自信,且拿出整整两章接近40页的篇幅,详细阐述了区块链在金融和实体经济领域的发展情况,区块链的应用呈现出多元化特征。
2018年白皮书:金融领域应用发展情况
区块链和金融业的结合,将会创造出越来越多的业务模式、服务场景、业务流程和金融产品,从而改变整个金融基础架构。金融领域的应用发展情况,白皮书从供应链金融、贸易金融、征信、交易清算、积分共享、保险和证券等典型金融场景进行梳理。
供应链金融场景中,区块链能实现供应链金融体系的信用穿透,为二级供应商分销商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在这方面,腾讯区块链+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易见区块”供应金融服务平台、金融壹账推出的区块链方案“壹账链”等产品已经在不同角度上为企业融资提供服务,已投放数十亿金额,接入金融机构数百家,服务了上万企业节点。
贸易金融方面,国内银行从2017年就已经在思考建立银行间基于区块链系统的贸易金融平台,以联盟链的形态接入各个部门共建生态。在这方面,云象区块链、苏宁金融、趣链科技分别联合了建设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等银行在信用证、保函、福费廷等方面进行区块链金融系统开发。2018年1月,央行部署下,中钞信用卡杭州区块链技术研究院和四家商业银行研发的区块链数字票据交易平台上线,并在上线当天即成功开出第一张数字票据,票据以智能合约形式上链,并链上撮合交易。
交易清算方面,区块链为交易多方提供共享账本,实现交易即清算,提高效率和记录可靠性。在这方面,2016年微众银行就上线了基于区块链的机构件对账平台,多家银行加入使用,一年多时间以来零故障,真实交易笔数已达千万量级。
此外,在征信、积分共享、保险和证券方面,深交所针对区域股权市场中介机构信息共享的需求建设了“中介机构征信链”;中国银联打造了区块链跨行银行卡积分通兑平台;蓝石科技建立了非标人群的风险精算和风险管理平台;趣链科技和德邦证券、复星恒利证券等开展合作,探索开发基于区块链的ABS发行平台……在各大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联手下,传统金融领域的环节一一打通,显著提高了资本流动效率和客户忠诚度,降低了交易成本和信任难度,可以想象在未来,这些领域的提升和优化仍有极大的空间。
2018年白皮书:实体经济领域应用探索
2018年4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表示,应当研究“如何发挥数字货币的正能量,让它更好的服务于实体经济。”区块链3.0阶段应该是让这一技术更深入、更多元地和实体经济产业相结合,为实体经济降低成本,牵引经济和社会的进步。2018年工信部发布的区块链白皮书梳理了包括版权、工业、物联网、医疗在内的十三个实体经济领域内区块链应用的探索和尝试。
版权保护方面,我国数字出版市场每年高速增长,伴随着知识产权保护的需求极速上升。在这方面,安妮股份开发了基于区块链的版权业务处理平台,国家数字音像版权云基于无钥签名区块链的版权综合服务平台截至2018年4月已经线上登记了一万三千余件作品。
工业方面,在“中国制造2025”的纲领引导下,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融合的新型制造模式将成为时代要求。传统工业互联网以“工业云”这种巨型云方案为载体,价格昂贵、维护难度大、通信困难。在这方面,工业区块链实验室和远嘉程、意利科技、转型工场等合作,独创“云+链”混合结构的“分布式智能生产网络”,帮助制造企业完成转型升级。
能源方面,在能源革命和环保运动趋势中,能源行业正在向分布式、多能流互补的新型能源结构转型。在“区块链+能源”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场景,例如2016年中国能源区块链实验室推出绿色ABS云平台,还和深圳排放权交易所合作搭建“碳链”,这是基于区块链的绿色减排资产数字交易平台。
此外,医疗方面,医疗数据和区块链的结合一直是研究热点之一,目前在慢病管理、医药溯源方面都已经有企业开发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在保护患者隐私的前提下实现数据共享。商品溯源行业尚处于早期阶段,中国食品链联盟、京东公司、北京溯安链、阿里巴巴等纷纷布局区块链溯源体系,或进行商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全流程跟踪、或进行品牌防伪追溯、或进行物流链路监管,从各角度完善了商品溯源体系。政务链、区块链精准扶贫、分布式物联网安全解决方案等各个行业的区块链解决方案也在依次落地。可以看出,在2016-2018的两三年间,区块链应用的探索思路越来越清晰,从广度上来看,区块链应用探索拓展到了医疗、物联网、政务、大数据交易等新领域;从深度上来看,在区块链最成熟的应用场景——金融行业中,技术创新已经和金融产业的方方面面结合,并基本都产生了大规模应用的土壤;从数量上来看,中国的区块链企业也从数十家增长到2018年3月的456家。
这一技术和大数据、智能制造、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结合,或为数字经济建设提供重要支撑。但也应该看到这一过程中的坎坷和艰辛,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所长何宝宏在2018贵阳数博会上透露,目前全球有8万多个区块链项目,但只有8%的项目有人在维护,平均寿命为1.22年,“兴起快、死得也快,缺乏统一的标准。”在此环境下,全球各国正在加速争夺标准制定权,以加快区块链标准化落地。
2018年2月2日,工信部指导发布了《区块链参考架构》、《区块链数据格式规范》等技术指导文件。这是中国在推进区块链技术进一步脱虚向实,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的又一项重要文件。区块链技术的创新只有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降低产业成本、提升产业效率、改善产业环境,才能将技术创新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