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城市学院实践团探寻苏州新消费业态发展与破局之道

为深入了解苏州新消费业态发展现状,精准把握青年消费需求与城市商业活力的内在联系,7月5日,苏州城市学院数字经济与管理学院由靳代平老师带领的“数绣江南韵,商跃吴门潮”实践团队前往了苏州市十全街双塔街道办事处,与街道团工委鹿庭硕书记展开深入访谈,并随后走进十全街开展实地走访,以“宏观访谈+微观调研”的方式,全方位探寻苏州新消费业态的发展脉络与破局路径。

(图 1 “数绣江南韵,商跃吴门潮”实践团队合照)

访谈直击:新消费业态的“两大亮点”与“发展痛点”

座谈中,鹿庭硕书记结合双塔街道辖区商业发展实际,系统梳理了当前苏州新消费业态的鲜明特征与现实挑战。他指出,苏州新消费业态正呈现两大突出亮点:

情绪消费异军突起:一批聚焦年轻人社交、体验需求的特色小店快速涌现,凭借个性化服务与场景营造,成为吸引青年群体的核心力量;

传统元素消费升级:传统苏帮菜、苏州小吃通过场景创新与文化挖掘打破代际隔阂,例如老苏州茶酒楼推出“早茶+下午茶+夜酒”复合经营模式,融入苏州本土文化元素,成功赢得年轻人青睐。

(图 2 鹿庭硕书记与“数绣江南韵,商跃吴门潮”实践团队成员开展深入交流)

与此同时,鹿书记也直面发展痛点:一方面,部分街区改造后人气提升,但消费转化率不及预期,“打卡者多、实际消费者少”的现象普遍存在;另一方面,媒体对“网红经济”等标签的过度宣传,反而引发年轻人抵触情绪,不利于业态长期健康发展。这些观点为实践团队后续的店铺走访与问题分析明确了核心方向。

实地走访:十全街商户的“创新实践”与“经营启示”

带着对新消费行业宏观层面的思考,实践团队随后深入十全街这一极具代表性的商业街区,以嘿啰面包、康心饮食店等典型店铺为调研对象,通过实地体验消费模式,挖掘微观经营密码。

(图 3 实践团队成员实地调研康心饮食店)

作为新消费代表的嘿啰面包,其经营模式颇具创新性。团队在体验中发现店家通过将经典面包与飞鱼籽等新潮食材相结合推出大量独特新品,精准抓住了年轻人追求新鲜感的心理,同时结合线上社群预售模式,有效提升客流量与复购率,目前店铺日均消费额在区域内名列前茅,为新消费业态的流量转化提供了鲜活范例。

而康心饮食店则成为传统消费年轻化的成功标杆。该店90后店主在坚守苏州小吃本味的基础上,顺应时节推出了各式各样的苏式新菜品,让传统美食与青年社交需求完美融合,不仅让苏州传统饮食文化焕发新活力,更成功吸引大批年轻消费者,实现了“老味道”的“新表达”。

走访中团队也注意到,改造后的十全街硬件设施显著提升,街区知名度大幅上涨,但部分商户仍面临人气与收益转化率低的困境。不少商户反映,当前客群与以往差异明显,多数人因“街区名气”而来打卡,并非针对店铺产品消费。

实践总结:洞察新消费全貌,探索发展新路径  

实践团借此次活动观察苏州新消费业态,既从宏观梳理其发展脉络,也从微观调研店铺获商户运营创新与困境的一手素材。通过这次社会实践,团队对苏州新消费业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思考,了解到苏州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平衡好各方关系,一定能更好地吸引年轻人,城市的消费业态能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撰稿人:袁宝珠  图片:殷悦 辉曦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