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令律师:在泥土地里仰望法治的星空

文/彭川

题记

世界上有两件东西最能震撼心灵:一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则,一是我们头顶灿烂的星空。

——康德

每年和团队承办近百件法律援助案件,遇到特殊情况经常“自备干粮”;自2019年以来又将自己1/3的时间花在了社区服务上,并始终恪守“不谋私利”的纪律原则。

他,就是北京市才良律师事务所律师王令。

当被问及这么执着和辛苦图的是什么?王令的回答非常平实,“人的追求各有不同,就我和我的团队而言,能够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帮助到一些需要帮助的人,即便是有些辛苦,却也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情。”

很乐意用自己所学为大家做点实事儿

“七一”建党一百周年纪念日当天,午后的北京异常闷热,天空正孕育着一场大雨。笔者如约来到北京市西城区太平街富力摩根中心的北京市才良律师事务所拜访。这是一家长期专注“拆迁与征收”法律服务的专业律所。

刚在会议室落座,就有邻居前来咨询法律问题。

不便打扰,笔者偏坐一隅静候。期间,打量了一下律所的会议室。这里非常宽敞,但装潢朴素,房间里堆满了各类卷宗材料和证书。可以想见,律所每年承办的案件必定不少。桌上摆放着一件漆红色的工艺品——孺子牛,尤其显眼。采访后得知,那是王令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自己设计的,或许是一种是自喻,也是一种自我期许。沙发上横躺着的是沉甸甸的一米多高的案件卷宗。那是2020年王令和团队承办的91件法律援助案件,里面写满了故事,也印证了他们团队为法治中国建设所作出的努力。

因为案情比较简单,王令简要解答邻居的问题后送走了客人。这位邻居其间几次表示希望王令接下自己的案子,但都被拒绝了。王令解释说,“一是案情比较简单,律师介入实在没有太大的必要。二是像这类邻居的案子我们原则上是不接的,我现在是我们小区的业委会主任,怕说不清楚。”

王令现为北京市才良律师事务所律师、党支部书记,是中国最早从事征地拆迁法律服务的专业律师之一。

他曾经承办过多起国内影响较大的案件。出版有《房屋征收制度立法与实务》、《房屋拆迁疑难问题解答》、《购房陷阱防范法律实务》等多部学术著作。

早在2005年,他就曾建议推进行政征收立法,废止拆迁条例。还参与了全国律协《律师办理群体性案件指导意见》、《律师办理拆迁案件操作指引》的起草。并曾协助天津市民起草规章备案审查建议书,最终促成天津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规定》的修改。

在王令和团队承办的诸多案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法律援助类案子,而近两年,原本已经很忙的他又抽出一大块时间投入到社区治理工作中。对此,王令表示,两个选择的内在逻辑其实是一致的,都符合自己所追求的人生。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有人渴望巨富,有人羡慕高位,而我对这些并没有太大的企图心。每个人都会有适合自己的生活,无须比较,自己觉得幸福就够了。”

“我们团队很乐意用自己所学为大家做点实事儿。”他说。

心系弱势群体

百度百科对王令的介绍是,著名草根律师。

回顾20年的执业生涯,王令表示,一路走来自己面对的主要对象始终是最普通的老百姓。他说,虽然社会发展了,但总有那么一批人,总有那么一些处于困境中的弱势群体,需要人去关心和帮助。

一个人经常接触困难群众,或许会不由自主地想要帮助他们。王令说,“也只有人才能真正做到不计利益,而仅基于情感、理念和道德去帮助困境中的人。”

长年与社会弱势群体打交道,王令最大的感触是,这群人对抗风险的能力极弱,是真的困难。这同时也反映出,我们的社会治理体系应当更加科学、公平与合理。

“尤其是一些生活在所谓社会底层的农民朋友,有时律师和他们沟通都会觉得困难,让其配合着做一些诉讼前的准备工作,甚至只是简单地复印一些材料,可能都格外困难。这些人朴实,善良,懂得感恩,有很多闪光的品质,但很显然,其维护自身正当权益的能力是不够的。很多时候,还会因为没有方向,深陷于焦虑之中。”王令说,语气中满是感慨。

王令坦言,为这些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服务,有时要多做很多工作,很辛苦。正因如此,作为律师,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没有足够坚韧和顽强的品格,是很难在这条路上长期坚持下去的。

“当事人在案件取得好的结果后展露出来的笑脸,和他们发自内心的对律师的那份感恩,无疑是我们坚持下去的重要动力。”他说。

当然,更令人欣慰和给人以希望的,还是法治环境的改善。比如,以前王令经常接到因遭遇夜间强拆打来的求助电话,而自《行政强制法》出台并明确禁止夜间强拆后,夜里,他的电话便安静了许多。

除了具体的个案,这些年来,王令还一直在为制度的完善做着努力。他说,保护弱势群体的最佳途径就是,良法善治。简单来说,就是科学的立法和人性化的执法。

“基于当前的现实,我们可以着力改善的一点是保持渠道的畅通。”王令说,其中改革信访制度是保持渠道畅通的一个重要抓手。

“建立心理抚慰机制,帮助信访者走出心理的创伤,也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他说。

情牵法律援助

这些年,王令和团队平均每年承办的法律援助案件达近百件。“我们团队这些年承办的影响力较大的案件,基本上都属于法律援助案件。”

早年,在西城区法律援助中心的安排下,王令和团队参与到了法律援助事业中。由于他们团队在处理群体性、突发性、敏感性问题方面展现出了出色的实力,这一业务便一直延续了下来。

据王令回忆,最多的时候,他曾在一个月内制作、签收了约1万多份法律文书,无一错误。“当时我身体不好,痛风,只能拄着拐杖到地下室工作。在连续奋战了8天之后,总算不辱使命,突击完成了这一艰巨的任务。”

如今,王令团队获得法律援助案件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上级组织主要是法律援助中心交办的这类群体性案件;另一个便是团队主动承揽的一些拆迁案件,这一做法自2006年开始,一直持续至今。

王令的老搭档曹小连律师说,生活中的王令是一个比较随和的人,办案时认真负责,专业知识比较丰富,在他身上尤其难能可贵的一点是,面对援助对象时,他似乎比大多数人更能做到“感同身受”。

也因此,在办理案件时他会比一般人更加地投入和用心。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许多校外培训机构因无法开展线下教学,遭受重创。其中,在全国拥有近千家门店的某老牌教育培训机构也在国内多地相继爆雷,传出拖欠教师工资的消息。

在法律援助中心的指派下,王令和团队介入到了该案中。

“走完仲裁程序之后,一查银行账户,发现这家公司没钱了。”曹小连说,一时之间大家都认为该案已走进死胡同,“可是,王令律师不甘心,也不愿就此放弃。他反复说,我们再努力一下,再发一封律师函,再试着争取看看还有没有其他可行的路径。这些老师们平日里工作都很辛苦,这些工资或许是他们基本的生活保障,一定要再争取看看。”

像这类涉及数百人的群体性案件,通常需要分阶段处理,因此会耗费律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要做好它,是需要有一点奉献精神的。

尽管承办这类案件,通常会很累,收入也低,但王令和团队却多年如一日地“乐在其中”,原因之一是因为它能让团队体会到别的案件中体会不到的快乐和成就感。“能够用自己学到的专业知识,学以致用,去帮助别人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感觉自己的知识没有白学。与此同时,也回报了社会。这更是令人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满足感,甚至是自豪感。”

此前,某快递公司身陷“欠薪门”,数千员工到总部讨薪。王令团队参与了该案的调解。那天,调解协议达成后,他们陪同法官一起从早晨一直忙到晚上八九点钟,最后基本将调解协议发到了每个人的手上。有些人当天就拿到了欠薪,数额较大一些的,快递公司也承诺稍后的几天内会完成转账。

拿到欠薪后,一些快递员高兴地给王令他们打电话报喜,同时表达谢意。那一刻,王令他们就觉得,团队之前所有的辛苦付出,都值了!

1996年,中国首次将"法律援助"明确写入法律。作为实现社会正义和司法公正,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国家行为,法律援助制度在一国的司法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些年,它在依法治国方略的推进中,也切实地发挥了作用。

不过,王令表示,长久以来,中国的法律援助制度主要是政府在推,但就目前而言,我们做得还远远不够。尤其是如何提高法律援助的质量,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你会发现,律师界那些真正的大咖很少有参与法律援助的。这一现象的背后,隐藏着的是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我们需要建立一些机制,来倡导和激活法律援助这‘一池春皱’。”

王令说,“我希望大家以后能比办理普通案件更加投入、更加认真地去办理法律援助类的案件。”

助力社区治理

2019年4月,为探索基层治理,王令所居住的壹瓶小区正式成立了业委会。王令被推举为业务会主任。自此,他把自己约1/3的时间用在了社区服务上。

“其实,也是非常偶然的一个契机。”王令说,近几年他们小区的物业服务质量下滑明显,而直接导火索则是开发商擅自对小区进行改造,包括一些古树也遭到了破坏。“随即,我们小区大约近百位党员站了出来,顺应形势,业委会应运而生。”

两年多来,壹瓶小区业委会主要做了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下的小区治理新模式。为此,除了成立业委会,壹瓶小区还专门组建了业委会临时党支部,目的是通过推动党支部与业委会的深度融合,发动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小区治理。

业委会,其本质上是业主自治的一个执行机构。长久以来,由于业委会委员对物业管理不熟悉,以及业委会运作程序不规范等问题的存在,一度导致诸多业委会陷入不作为、难作为的尴尬境地。2020年5月,《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正式施行,为破解这一困境带来了一场“及时雨”。按照该《条例》,业委会委员候选人增加了由社区党组织推荐这一产生方式,这对于在业主自治过程中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深化市域治理起到了关键作用。“业委会组建之初,我们就确立了一项纪律:不谋私利。这对业委会的长久规范化运作,至关重要。”王令说,壹瓶小区业委会成立的初心,是服务人民群众,提升小区生活质量,满足小区居民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这是衡量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尺子,不会改变。

二是实现了小区物业的更换。2020年9月初,壹瓶小区通过第二次全体业主大会投票决定,更换物业公司。如今,新的物业公司已经进驻,正陆续推进后期的交接工作。

王令说,基层社区治理,业委会不应当缺席,“能真正代表业主、站在业主的立场说话的,是业委会,因为业委会成员也在小区生活,小区的事儿与他们的利益、生活直接相关。”

王令认为,尊重人民,应当成为改善社区治理的基本原则。为此,应当多在协商上下功夫,探索建立小区党支部牵头,业委会、物业公司等自治组织共同参与的多方联席会,逐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局面。

“像这次到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小区的防控工作是得到了区长表扬的。这是大家群策群力共同努力的结果。”王令说。

三是使小区面貌发生了大的改变,尤其是邻里之间的关系变得比以前更融洽了。过去,大家关上门,谁也不认识谁。这几年,小区成立了舞蹈队、合唱团,还建立了党建室,各种集体活动的展开让大家彼此熟悉起来,成了一家人。这种变化是最使王令欣喜的。他说,“现在小区里经常会有邻居给我送点儿蔬菜、水果什么的,我也不时地会买点儿水果之类的回赠给大家。”因为彼此熟悉了,小区里见面打招呼的现象也比以前普遍了。

“人不就活个人情味嘛。”王令笑着说道。

社区作为社会治理的基层单元和“末梢神经”,其治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社会治理的整体成效。而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就是提升社区治理的法治化水平,将社区各项事务纳入法治轨道,实现规范运行。

显然,作为掌握法律知识的专业人士,律师介入社区治理,对依法、有效化解矛盾可以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律师懂法,对政策敏感,学习能力也强,在处理社区事务时,更知道边界在哪儿,可以将许多事情的处置引入到法律、规范的道路上来。”王令说。他希望能有更多的律师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

“不过,很多时候你不能只是一个律师,必要时还需适时调整一下自己的角色。”王令强调。因为小区的工作有其特殊性。比如,就工作方式而言,律师在法庭上抗辩时通常都是非常激烈的,可一旦主场换到了社区,你处理的毕竟是邻里之间的问题,以和为贵,律师的处理方式通常应当更为温和。“邻里之间的问题,对错没有法律那样明确的边界,很多时候涉及到人的情感、认知,反而更其复杂,更考验人的情商和处世智慧。以养狗这个司空见惯的问题为例,有的家庭养狗,有的家庭不养狗,而只要有人养狗,就会涉及到相应的配套设施的建设问题,就会有支出,那这个钱怎么收,又该怎么花,这些事情一旦处理不好可能就会成为非常令人头疼的问题。”

王令和团队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着适合的社区管理智慧。

比如,前段时间他们小区里的竹子被小朋友们拔去了不少,这种现象肯定要管,可真要去管,让保安去阻止和教育小朋友的时候,家长们又有可能不高兴了。经过商议,小区最后决定聘请文明小大使,由小区的孩子们自己来管。

“很显然,一个小区高不高档,不是看这里的人多有钱,而是取决于这里的居民文明素质有多高。看小区绿化如何,生活是否祥和,大家住得是不是舒心。”王令说。

他希望,目前北京致力于推进的社区治理制度改革能长期坚持下去,并取得实效。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两年多来,壹瓶小区在多方力量的共同努力下,小区治理已“旧貌换新颜”。

7月19日傍晚,笔者走进壹瓶小区,只见小区内高楼林立却错落有致,小道干净整洁、树木葱茏,楼前院后弥漫着阵阵花香,一派祥和、宁静的气象。很显然,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公园社区。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由小区党员、群众一同筹划的户外文艺演出今晚在这里举行。

晚上8点,夜幕渐渐落下,演出帷幕徐徐拉开。

正式演出前,一个小短片带领大家回顾了近几年壹瓶小区探索推进“党建引领,社区良治”的点点滴滴——镜头记录下了,在携手抗击疫情、推进垃圾分类等大事小情中涌现出的许许多多感人的事迹和感人的身影;也让人看到,便民服务、红色摄影书画展、建党百年党史展等活动的举办,实实在在地丰富了百姓的生活、凝聚了人心。

随后,由小区里的艺术家、舞蹈团、合唱团等,以自编、自导、自演的形式,为大家献上了一场场热情洋溢的演出。《苏区干部好作风》、《打不尽豺狼绝不下战场》等经典红歌,《舞动青春》、《天边》等动感舞蹈,以及钢琴合奏《保卫黄河》,诗朗诵《红色家书》……先后一一登场,串连起中国共产党栉风沐雨的漫漫征途。

台下,居民们一边摇着扇子驱暑,一边饶有兴致观看演出,人群中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和欢呼声。画面十分和谐。

这场演出应该是展现壹瓶小区“党建引领,社区良治”的探索成效,了解壹瓶小区和谐现状的最好“窗口”之一。

演出还有一个值得一提的细节,壹瓶小区给北京市西城区律师协会颁发了“壹瓶之友”奖,以感谢西城律师长期以来为壹瓶小区提供免费法律服务的善举。

梦想照亮前方路,梦想激励脚下行。

王令是一位党员,曾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员律师”,目前还是西城区律师协会的党委委员监事长。在他心中,党员的样子,就应该是“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他和团队追求的人生价值,是把自己和人民群众的利益、与国家的发展进步,以及法治中国的建设牢牢“捆绑”在一起,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每个人心中都埋藏着一粒善良的种子,王令将他撒在了中国法治建设的路上。为法治春天的到来,他和团队愿意做新时代的“孺子牛”。虽然,无论是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还是探索党建引领下的社区治理新模式,共建法治中国,都可谓是道阻且长,但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远的路,相信“心向往之,行必能至”。

相关文章